许庆文

发布者:beat365发布时间:2019-06-03浏览次数:225

 

       许庆文,男,1962年生,眼科学教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援外医疗队模范队长,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山东省高校优秀教师。

       听党安排,为国增光

       1990年,许庆文山东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来到济宁医学院从事教师工作,同时也是附属医院的眼科医生。他教学认真负责,医疗专业技术好,工作能力强,英语水平好,时间不长就被破格提拔为副教授。1994年5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到了省卫生厅组织医疗队支援坦桑尼亚的通知。派谁去?让谁带队?院党委从众多报名者中反复挑选,最终将目光停留在30岁出头的共产党员许庆文身上。 

       院领导了解到许庆文个人和家庭实际困难,先找他征求意见,许庆文毫不犹豫的表态:“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让我带队援外,是组织上对我的信任,我去!”而此前不久,他刚刚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国家公派赴日本留学生。 

       1995年8月7日,许庆文和4名同事来到坦桑尼亚塔宝拉省。当地医疗条件十分落后,缺医少药,为了使当地患者及时得到治疗,他们千方百计,尽其所能为当地病患服务。一名患虹膜睫状体炎并发白内障的中年患者,由于手术难度大,易导致眼内出血,当地许多医院都拒绝手术,最后找到了中国医疗队。面对困难和风险,许庆文多年后回忆道:“我当时也可以将他推走,但面对病人的疾病痛苦和对中国医生的信任,让我不能那样做。”许庆文为他成功完成了手术,使这位病人重见光明。两年中,医疗队为当地患者诊病26150多人次,大小手术1800多人次,急诊838人次,把164人次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仅许庆文就做了440多例眼科手术。 

       许庆文率领的医疗队用担当、热情和汗水赢得了坦桑尼亚人民的钦佩和尊重,为祖国赢得了荣誉。1998年4月,许庆文被国家卫生部授予“援外医疗队模范队长”称号。

祖国需要是毕生的选择

       1999年5月,许庆文再次以优异成绩获得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资格,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 

       在哈佛期间,他如饥似渴的学习新理论、新技术,废寝忘食的在实验室或病房里工作。他为了搞清某个研究细节,一项试验反复做十几次,直至彻底搞清楚为止;晚上,则在宿舍里挑灯苦读,查资料,撰写论文。不到半年时间,许庆文就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渗漏诊断治疗”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接连完成了“伊凡思蓝早期诊断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可溶性FLT—1抑制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视网膜血管渗漏”两项重大课题的研究,导师安东尼非常欣赏这位瘦小精干的中国学者,希望他留下继续开展后期研究。许庆文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后半段,妻子和儿子也到美国陪读。同事们都认为“许庆文肯定不回来了”。

       此时的许庆文确实面临着十分艰难的抉择,凭自己的学识功底和掌握的技术,只要自己同意,丰厚的报酬、优越的生活、不可估量事业发展前途就在眼前。但让他更为割舍不下的是祖国那些急切盼望解除眼疾痛苦的患者。他曾在基层医院工作过五年,限于当时业务水平和条件,面对许多并不复杂的眼病患者,不能解决他们的痛苦,许庆文当时立下誓言,学好本领,为父老乡亲治病。祖国在呼唤,病人在呼唤,没有多少豪言壮语,许庆文满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情,毅然按时回国。


勇担责任开展新技术

       2000年8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引进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美国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当时国内能够掌握这项先进技术的人员“凤毛麟角”,开始每次做手术都要从北京请专家。为了尽快独立开展工作,许庆文找来厚厚的英文使用说明书逐句研究,到图书馆查阅有关文献,并主动给北京专家当助手,很快就掌握了这项高难度技术,并成为当时山东省内的权威专家,慕名求医者络绎不绝。 

       准分子激光手术后视力回退,是眼科的世界性难题。许庆文不畏困难,勇闯禁区,决心解开这道难题。他记录下每个患者的详细资料,分类研究后发现,患者的年龄不同、体质不同、角膜厚度不同,用同一种方法治疗,效果会出现较大差异。针对不同的患者,许庆文探索出一套校正方法,因人设计治疗方案,精确计算各种参数,以达到最佳效果,术后视力达到0.8以上的占99%,1.0以上的占9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一切为了工作,一切为了病人

       在许庆文的工作时间表里,没有星期天、节假日,只有病人的需要,每天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他经常早晨6点多就来到手术室,提前打开机器,维护、调试,7点整,他就开始做手术了。许庆文有句口头禅:“咱可以等病人,但不能让病人等咱!” 

       2001年春节,许庆文携家带口回成武老家过年。10多年来,这是他在老家过的第三个春节,他准备在父母身边多呆几日,尽尽孝心。大年初四,一位在北京读书的江苏籍大学生,利用寒假慕名来到医院,找许大夫做准分子激光手术。听值班护士在电话里说明情况后,许庆文立即放下手中正包着的饺子,毅然迎风冒雪踏上归途。当许庆文站在那位大学生面前时,头发、眉毛、衣服上落满了尚未融化的雪花。 

       许庆文在讲课时常说“作为医生不仅要有好的医术治病救人,还要有好的医德为病人排忧解难。”一天,一位朴实的农民带着患病的孩子,走进眼科门诊,把身上背的一袋花生往地上一放对许庆文说:“俺孩子眼睛看不见了,家里经济条件差,你就给孩子看这一袋子花生的病吧。”许庆文心头一阵酸楚,在给患儿细心检查后,确诊为严重的“球后视神经炎”。他安慰患儿的父亲说:“孩子的病不用担心,及早治疗用药,就会好的。”许庆文与另外三名同事一起掏钱为他们付了药费,还给了他们回家的路费。这样的事,在许庆文从医生涯中还有许许多多,数不胜数。

       2003年“非典”肆虐期间,许庆文承担了附属医院与曲阜红十字会医院联合筹办眼科中心的任务,正在安装调试设备的紧张关头,准备参加中考的儿子却突然发热,按防治非典的要求,不能参加预考了。妻子心急如焚,接连打电话催他回来,他满口答应,曲阜到济宁只有一小时的车程,可接连几天,都没见到他的身影。中考前一天,儿子又开始腹泻,他在妻子打电话催他时说“我这里机器调试、手术模拟正处在关键时刻,离不开”。然而,6月11日早上六点半,当妻子开门买早点时,发现许庆文就靠在门外睡着了。原来,凌晨3点多,模拟手术一结束,许庆文就开车从曲阜赶了回来,到家不到5点,为不打扰妻儿休息,就没开门进家。

教书育人,甘做人梯育英才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许庆文认真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为了讲好理论课,他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备课,通过启发和临床案例讲解,尽量做到课程通俗易懂。并耐心带领同学们做好见习。教学优良率达到95%以上。

       作为眼科的资深教授,他把医疗工作与指导年轻教师结合起来,毫无保留的传帮带。近年来医院开展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底病的激光治疗以及准分子激光和飞秒激光治疗屈光不正等的检查和治疗。许庆文掌握了这些技术后,马上与科内同志们分享,指出技术的要点和难点,让其他同事也能顺利掌握这些技术。在他的带领下,全科形成了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使眼科成为鲁西南的领头羊。他多次被医学院评为教学优秀和山东省高校优秀教师。

       视事业如生命,视病人如亲人,许庆文就是这样,在他钟爱的医疗、教学、科研岗位上,忠诚地实践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信念。